王轉向—舊賬簿中隱藏的小秘密
明清五百年,晉商遍天下。時至今天無論是祁、太、平的票商,還是平陽商幫、澤路商幫,甚至于民間工商業店鋪,都留下了豐富的賬簿資料,然而要想看得懂這些老賬簿,就必須得認識“賬碼”。
“賬碼”的使用,可謂是古代會計從業者——“賬房先生”的一項創新發明。所謂“賬碼”,也叫“柴碼”“算籌數字”。即在新式記賬使用以前,舊式賬簿上用來表示數值的特殊符號。
一、“賬碼”的書寫方法
賬碼數字就是用“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十 0”,對應我們現在漢字的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零”,如下表所示:
大寫 |
壹 |
貳 |
叁 |
肆 |
伍 |
陸 |
柒 |
捌 |
玖 |
拾 |
零 |
阿拉伯數字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0 |
0 |
賬碼 |
〡 |
〢 |
〣 |
〤 |
〥 |
〦 |
〧 |
〨 |
〩 |
十 |
0 |
二、“賬碼”的構成方法
這些“賬碼”看起來是很神奇的符號,其實有四種構成方法:
1、算籌示數法:如1-〡,2-〢,3-〣,0-0
2、仿珠算示數法:如6-〦,7-〧,8-〨
3、漢字草書示數法:4-〤,5-〥,9-〩
4、漢字楷書示數法:10-十
此外,在使用過程中有時還會用到“合文”,如“二十”記作“卄”、“ 三十”記作“卅”
三、“賬碼”的使用方法
“賬碼”的使用通常是這樣的:例如4720記作“〤〧卄”、 347記作“〣〤〧”、926記作“〩〢〦”、598記作“〥〩〨”。
但有特殊情況,當〡 〢 〣 相遇時, 相鄰的豎劃會變成橫劃。否則如“| | |”就分不清表示的到底是111,還是3或者21, 還是表示12了。
例如2134要記成 “〢一〣〤”,32要記成〣二。
當然,真正運用這些符號,還要結合古代賬本豎寫的特點。否則,多看少看一個數字,差別太大,通常要記作兩行。
例如,標價5角9分,會寫作:
〥〩
▲
這個▲代表“角”,它的尖頭,一般放在〥和〩中間的下方。
又比如:標價5元8角,會寫作:
〥〨
●
這個●代表“元(圓)”,它一般放在〥和〨中間的下方。
再如,標價3908元,會寫作:
〣〩0〨
仟
以上這些是古代山西民間工商業賬簿中的“賬碼”符號,就全國范圍內來說,因地域的不同還有一些書寫方面的差異。新中國成立以后,隨著新的記賬方式變化,這套“賬碼”也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。